


伊凡的课堂——轻松快乐
没有过多地讲解语法或知识点,表情也不严肃,就像朋友一样交谈——这就是伊凡的课堂。每个学期,伊凡都担任瓯江学院十多个班400多人的口语课教学工作,虽然教学任务比较繁重,但是他的课堂总是激情洋溢,充满欢声笑语,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。他认为:只有老师拥有足够的热情,才能感染学生、带动学生。
在给每一个班级上第一节课的时候,伊凡都会很用心地为每一个学生取一个漂亮的英文名字。在教学过程中,伊凡会故意在课堂上讲几句中文,不是为了“秀”,而是为了出错——为了在学生面前出错。因为在教学中,伊凡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沟通,而是害怕出错。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尝试说英语,不敢找他交流,原因是担心自己说错。于是,为了鼓励学生,伊凡特意在每节课都讲几句中文,他说:“我想让他们知道老师也会犯错,我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犯错是很正常的,这和他们学习英文是一样的。”平时学生犯错时,伊凡还会拍手,兴奋地说:“Hey! Good mistake!”

伊凡的课余——言传身教
在课堂上,伊凡教会学生敢于展现自己,在课堂外,伊凡又用他坚持不懈捡垃圾的行动告诉学生:哪怕是再小的力量,只要坚持也会呈现巨大的能量。
每周日一大早,伊凡总是带领所教班级及慕名而来的学生一起去大罗山上捡垃圾。为了鼓励学生坚持下去,伊凡还把“捡垃圾”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——他的学生每参加一次捡垃圾活动,就可加一分。但很多学生表示,捡垃圾不是为了学分,而是坚持为环保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。
说起伊凡捡垃圾,还得追溯到三年前。有一次,伊凡登大罗山,发现山道上垃圾很多。第二次再去大罗山的时候,他便带上了编织袋,走了3小时,捡了整整10大袋垃圾。
烈日、风霜、骤雨以及周围人的目光,都不能阻挡伊凡的脚步。然而一开始家人的不认可却让他有些伤脑筋,“我的妻子、母亲打电话让我回国找一份‘正常的’工作,她们认为我做的事毫无意义。”但伊凡的坚持最终打动了家人,得知他被评为“感动温州十大人物”,伊凡的母亲很为他自豪,现在家人都很支持他。
很多人惊讶于伊凡三年的坚持,但他的回答却很实在:“一个星期去三次是我的条件所不能允许的,但一星期一次却是我能做到的。就像我不能捡完全中国的垃圾,但我可以尽力让大罗山保持洁净。”问及是否想过放弃时,伊凡变得有些严肃,摇着头连说“No,No”,“放弃?我不知道这个词,我没听到过这个词。这是我的态度,我的生活里没有放弃。”
伊凡虽年逾花甲,但依然身手敏捷。上山路上,伊凡时不时翻出护栏,到路边的树丛、水沟,捡拾塑料袋、矿泉水瓶、橘子皮、快餐盒……遇到乱扔垃圾的人,伊凡即上前阻止。“这种不文明行为,不只是中国才有,在我们澳大利亚,在我到过的世界很多地方都有。”他表示,阻止只是一时,要从根本上杜绝乱扔垃圾现象,只有从改变不良习惯做起。三年来,伊凡每次捡到的垃圾数量在不断减少,以前一趟捡到十多袋,现在一般二三袋,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。路过一条河的时候,伊凡指着河水说:“我刚上大罗山时,这条河还很脏,现在干净多了。”


2014年7月10日,温州商报刊登了伊凡·戴维斯写给温州人的一封家书《随手捡也是在改变 你们能做的比我多》,经温州商报官方微信和公众微信“温州头条”推送后,转发超万次,阅读量达20余万人次。形成了“伊凡现象”,不少人在转发的同时,“宣誓”要加入随手捡的行列。
伊凡的人生——不断前行
伊凡曾在军队里待了二十三年,退役后在伦敦当过公交车司机、从事过销售工作……一个偶然的想法让他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。“我并不是特意来中国的,有一天,我的脑子里忽然蹦出了一个想法:啊哈!我想教英语!于是便来到中国。没想到我会爱上她,并决定在这里生活。”
除了登山,伊凡还喜欢跑马拉松、拉二胡、听古典音乐……如此多的爱好,令伊凡的业余生活非常“忙”:学习中文、练汉字,和自己的“学生教练”一起打乒乓球,阅读,弹吉他,还计划去中国其他城市参加马拉松。


而现在,伊凡完成了他的第一本书,记录他与大罗山的故事:登山途中的趣事,热心的陌生朋友,还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等,他希望读者将这本书当做一本指南,让每个人都做些改变,改变自身的某些陋习,改变这日益受到破坏的环境。
一起携手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
在伊凡看来,生活就像一场旅行,成功就是永远在路上前行,而失败则是止步不前。在别人看来,作为一名外国人,他在异国他乡获得了众多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被授予各种荣誉,是成功的,对此,他表示:“成功?我不清楚成功是否可以通过媒体兴趣去计算。作为一个外国人,我认识到我获得了本土中国人不能获得的东西。这让我认识到如果要对得起赋予我的美名,我要履行巨大的责任。”他认为,这些荣誉和美名并不是值得骄傲的资本,而是一种激励与鞭策。这就是为什么他刚开始对于媒体的频频采访,是不乐意与不适应的,但后来又转变了想法。因为他认为,如果能通过媒体的宣传,使大家更注重环保,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环保的队伍中来,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
在2015年,他希望大家能和他一起,保护温州的环境,保护大家共同的家园,为了更美好的明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