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学院党委与梧田街道党工委共建法治实践基地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与温州联通党委共同打造“数智红荟”党建品牌……连日来,温州理工学院与地方、企业党建联建的朋友圈不断扩大,通过“校企地党建共同体”建设,合力打造 “四联四共”党建新格局。
学校各级党组织推动教工党支部、学生党支部发挥专业特色服务社会,拓展共建共享新空间。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深入调研瓯海区泽雅镇在社会、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实际需求,打造师生智囊团,发挥教师科研团队在共同富裕建设中的引领作用,以系列课题助力泽雅镇乡村振兴、文化旅游、亲子研学等产业发展。同时,学院师生党员赴各个乡村进行助农电商营销、云采摘直播、云游玩直播等,为泽雅镇特色农产品销售打开了一条新路,从农业、旅游、电商、文化产业融合方面引导农村新青年创新创业。
法学院师生与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打造“法治列车”,让法治理念走进铁路,走进旅客,以一车、一廊、一墙、一角、一堂为重点,突出流动法治宣传阵地的特色,开设“法治小课堂”和“法治小剧场”。设计艺术学院则与永嘉广泛开展合作,聚焦“非遗传承和保护”,盘活地方“非遗”资源与产业,营造青年人才为瓯窑、漆器等“非遗”助力。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牵手革命老区平阳风卧,搭建“1+2”的共建框架,成立1支人才志愿服务团,从教师和学生2个方面入手,在村容整治、项目建设、知识普及等方面提供适需对路的专业性服务,先后帮助其完成红军革命老街外立面改造、吴潭桥挺进师誓师大会纪念广场、共富工坊等项目的设计,提升优质共享的社区公共服务,共计22人次学生志愿者参与知识普及、基础教育及房屋检测等工作。
据悉,温州理工学院以“校企地党建共同体”建设为纽带,打造了理论学习联抓,共促思想提升;红色资源联享,共促特色发展;志愿服务联动,共促发展提升;党风廉政联抓,共创清廉之风的“四联四共”的合作模式,构建高校党建与属地党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,打造共同富裕新场景。(通讯员 杜晓哲 光明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习 记者 陆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