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州商报:温理工辅导员有一双识珠慧眼-让不善于交际的小伙成长为公益组织带头人

时间:2022-06-22 作者:温州商报 来源:【学生工作部(学生处、人民武装部)】


       润物无声


       编者按

       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,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“立德树人”的灵魂工程,而高校思政工作者是这一灵魂工程的组织者、实施者、指导者。本栏目的每篇案例都来自温州高校思政工作的生动实践,它们从一线思政工作者的视角,带领我们一窥当下大学生群体的学习、生活、工作现状,去领略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成长成才,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。


       ☉商报记者 章瑚

       读大二的尹孝龙最近很忙,他正带领着团队的小伙伴为参加浙江省第八届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各种准备。令人想不到的是,这个意气风发、自信满满的年轻人,一年多前却还是一副内敛害羞的模样。而令他迅速得到成长的正是他的指导老师胡新新。


       手足无措的男生眼里却有光

       2019年夏天,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以及对法学专业的好奇心,尹孝龙迈进了温州理工大学的校园。但这个来自小县城的男生性格内敛,不善于同他人交际,也不自信。当他尝试着去报名学校的公益组织“法趣小纵队”时,该学生组织的指导老师胡新新一眼就看到了这个手足无措的大男孩。

       “我和他做了交流, 看见他眼里放着光,对知识有渴望。”胡新新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有上进心的男孩,鼓励他加入“法趣小纵队”。此后,胡新新又多次和尹孝龙聊天,知道他的未来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,但小伙子有目标却不知道如何下手。

       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必须具备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辩证的思维方式。在指导老师胡新新的鼓励下,他成为了法学院的品牌公益组织——法趣小纵队的负责人之一,走上了为社会服务的实践道路。


微信图片_20220622160153.jpg

胡新新老师为“法趣小纵队”的成员们做指导



       公益实践成为其成长的武器

       制作视频、编写剧本、演讲辩论……在一次次的实践中,尹孝龙变得越来越自信了,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多,半年下来,他完全变了一个人。2019年底,疫情发生,尹孝龙同学和队员们都被阻隔在各自的家中,但他们利用互联网平台,积极开展普法活动。部分实践队员运用自身扎实的专业基础编写相应的普法小剧本,借助“剪映”等app,制作普法短视频,在各大平台上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,让处在疫情期间的人们,也能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       在此后的实践中,尹孝龙更是和队员们充分发挥“互联网+教育”模式的优势,推出更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、专业领域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高质量普法体系,促进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。他们通过直播技术在“3·15”消费者权益日、“4·15”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、“12·4”国家宪法日等节日里开展线上创新普法宣讲,结合时下的热点话题,走进温州各中小学,进行趣味性的普法情景剧表演,让中小学生群体树立起法治意识。

       2020年,法趣小纵队获得市级优秀“普法志愿者”称号,他们还积极参与浙江省互联网+创新创业大赛、浙江省裕农通杯乡村振兴大赛等创新创业类活动,取得累累硕果。


微信图片_20220622160158.jpg

胡新新老师为“法趣小纵队”的成员们做指导


       立足专业特色搭建思政平台

       “法趣小纵队”在成长,尹孝龙也在成长。在学习上,他始终保持班级前五的成绩,在大一学年取得了校一等奖学金、三好学生、学习标兵等荣誉。在能力上,作为现任法趣小纵队队长组的一员,他积极开展组织内部的各项事宜,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的汇报答辩,同时积极乐观地同老师、同学交流。

       而在胡新新看来,尹孝龙只是“法趣小纵队”众多优秀同学中的一个缩影,而这个团队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典例,每一位进入“法趣小纵队”的同学都在这样积极进取的环境氛围中,不断成长蜕变,成为愈加优秀的自己。“着眼新时代青年需要,立足专业特色搭建思政实践平台,从而推进实践育人工作。工作做起来要温馨,也要创新。”胡新新说。


温州商报:温理工辅导员有一双识珠慧眼.pdf



最新动态